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News-- 紀錄與真實的差距

焦元溥


關於吉利爾斯(Emil Gilels)和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蘇聯兩大鋼琴聖手

的心結,一直是音樂界撲朔迷離的話題;雖然現在我們似乎看得比較清楚。至

少在李希特的日記本裡,人們看到他這樣告訴自己:「吉利爾斯完全不能接受

別人的批評,包括善意的忠告。紐豪斯(Heinrich Neuhaus,兩人在莫斯科音樂

院的老師)講了些,吉列爾斯竟在報上撰文否認自己是紐豪斯的學生。他還不只

在報紙寫,還特別寫了一封信給紐豪斯,不承認做過紐豪斯的學生……紐豪斯

當時年紀已經很大,身體又不好,幾個月後就過世了…」



事實真是如此嗎?筆者問了所有認識的俄國鋼琴家,包括紐豪斯學生和李希特

友人,無人知道那篇「報紙文章」究竟來自何處。根據紐豪斯學生哥登(Grigo

ry Gordon)所撰寫的俄文著作「吉利爾斯—迷思之外」(Emil Gilels—beyond

the myth),更證實吉利爾斯確實私下寫給紐豪斯,抗議他在報紙上的批評,

但絕對不曾公開在報上否認自己是紐豪斯的學生。



吉利爾斯的抗議事出有因。紐豪斯和李希特不僅合作愉快,更情同父子。在李

希特的日記裡,處處可見他對紐豪斯的讚賞與情感。但吉利爾斯與紐豪斯兩人

就沒有如此投契。在紐豪斯著作「鋼琴演奏的藝術」俄文初版,他大力讚揚李

希特而沒有多提吉利爾斯—這當然也是他的自由,但他對吉利爾斯原先老師不

但不稱其名,甚至還以相當負面形容詞貶謫,卻絕對是相當不尊重的行為,更

加深兩人不快。



李希特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故事,他卻在日記裡自我催眠,甚至選擇性地遺忘吉

利爾斯。比方說二次大戰時紐豪斯因其德國背景入獄,李希特在日記中寫道「

因為紐豪斯的魅力,他最後被放了出來」——但事實是有人為此去見史達林,

紐豪斯才能獲得釋放。為紐豪斯向獨裁魔頭求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日記裡不

願提的吉利爾斯!



值得玩味的,是李希特生前並非為了出版才寫日記與筆記,而即使是自說自話

,他也不見得誠實。對於如此音樂瑣事,研究者也不能盡信一面之詞而必須多

方比對資料,方能得到較接近事實的觀點。最近又有各式各樣「記錄片」在台

上映,究竟記錄的是事實,還是導演、出資者、製片或片中人刻意呈現的想法

,觀者實在必須審慎思考,不然只是應了摩拉維亞(Alberto Moravia)的名言:

「非文盲與文盲的比例自始不變,只是今日的文盲能讀會寫。」



【2009/10/11/聯合晚報】

1 則留言:

Steven 提到...


有意思
想不到學音樂還要當考古學家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