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樂迷有福了!!這個真的是下半年的一大盛事, 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聽了!!!!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愛聽鋼琴的古典樂迷有福了,今年下半年準備迎接五位鋼琴大賽金牌得主的台灣演出!包括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加伏里洛夫(Andrei Gavrilov)、伊莉莎白大賽首獎艾爾巴夏(Abdel Rahman El Bacha)、拉赫曼尼諾夫大賽首獎薛巴柯夫(Konstantin Scherbakov)、李希特大賽首獎涅伯辛(Eldar Nebolsin),以及范克萊本大賽首獎寇柏林(Alexander Kobrin),九月起將陸續來台舉行獨奏會。
近年大賽得主的光環已不似上世紀的前半葉那般光耀,但隨著廿世紀前輩大師陸續凋零,樂迷期待新大師的出現,大賽仍是樂迷參考的指標之一。今年下半年是國際知名鋼琴家來台質量及密集度最高的一次。
其中最具傳奇性的是俄國鋼琴家加伏里洛夫,他以誇張的聲響對比、豐富音色,擁有「火爆浪子」稱號。
加伏里洛夫一九五五年生於莫斯科,父親是畫家,母親是俄派鋼琴大師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的學生。加伏里洛夫四歲在母親教導下學琴,十七歲考進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為瑙莫夫(Lev Naumov)的學生,隔年贏得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同年他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代替鋼琴大師李希特演出,聲名大噪。
一九七九年加伏里洛夫的事業達到高峰。他先是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邀請,與柏林愛樂合作拉赫曼尼諾夫協奏曲,更與李希特聯手舉行四場音樂會,演奏韓德爾作品。李希特演奏時,加伏里洛夫在一旁翻譜,他演奏時,大師則當他的助手,一時傳為佳話。
不過,加伏里洛夫的言行跟演奏一樣火爆。他常在國外批評政府,導致蘇聯當局限制他出國,他與卡拉揚合作也終告破局,最後更被政府軟禁在精神病院。後來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對他網開一面釋放他,他也成為第一個可留在西方國家而不用申請政治庇護的蘇聯藝術家。一九八五年他離開蘇聯登上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後,就不願踏上故土。
一九九○年加伏里洛夫改頭換面,摘掉墨鏡,刮掉小鬍子,展現熟男魅力,並投入電視節目。這段期間他錄下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第八號鋼琴奏鳴曲》及拉赫曼尼諾夫、史克里亞賓的作品,在歐美人氣急增,不過隨後即退隱十年。
直到二○○一年他返回俄國,在莫斯科音樂院演出,這才復出。二○○九年他在俄國巡演四個月,二○一○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系列音樂會,目前與妻兒定居瑞士。
加伏里洛夫天賦異秉,一手可跨十三度,強音帶有金屬性音響,弱音極具感染力,彈性速度有神經質的傾向。他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協奏曲,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協奏曲,均有極高評價。除了注重情感及戲劇性表現的俄系及浪漫派曲目外,他也錄下巴哈《郭德堡變奏曲》、《法國組曲》展現內斂功力。
加伏里洛夫獨奏會將於十二月七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這是他首度來台,將演奏九首蕭邦夜曲、普羅高菲夫第三號及第八號奏鳴曲。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愛聽鋼琴的古典樂迷有福了,今年下半年準備迎接五位鋼琴大賽金牌得主的台灣演出!包括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加伏里洛夫(Andrei Gavrilov)、伊莉莎白大賽首獎艾爾巴夏(Abdel Rahman El Bacha)、拉赫曼尼諾夫大賽首獎薛巴柯夫(Konstantin Scherbakov)、李希特大賽首獎涅伯辛(Eldar Nebolsin),以及范克萊本大賽首獎寇柏林(Alexander Kobrin),九月起將陸續來台舉行獨奏會。
近年大賽得主的光環已不似上世紀的前半葉那般光耀,但隨著廿世紀前輩大師陸續凋零,樂迷期待新大師的出現,大賽仍是樂迷參考的指標之一。今年下半年是國際知名鋼琴家來台質量及密集度最高的一次。
其中最具傳奇性的是俄國鋼琴家加伏里洛夫,他以誇張的聲響對比、豐富音色,擁有「火爆浪子」稱號。
加伏里洛夫一九五五年生於莫斯科,父親是畫家,母親是俄派鋼琴大師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的學生。加伏里洛夫四歲在母親教導下學琴,十七歲考進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為瑙莫夫(Lev Naumov)的學生,隔年贏得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同年他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代替鋼琴大師李希特演出,聲名大噪。
一九七九年加伏里洛夫的事業達到高峰。他先是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邀請,與柏林愛樂合作拉赫曼尼諾夫協奏曲,更與李希特聯手舉行四場音樂會,演奏韓德爾作品。李希特演奏時,加伏里洛夫在一旁翻譜,他演奏時,大師則當他的助手,一時傳為佳話。
不過,加伏里洛夫的言行跟演奏一樣火爆。他常在國外批評政府,導致蘇聯當局限制他出國,他與卡拉揚合作也終告破局,最後更被政府軟禁在精神病院。後來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對他網開一面釋放他,他也成為第一個可留在西方國家而不用申請政治庇護的蘇聯藝術家。一九八五年他離開蘇聯登上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後,就不願踏上故土。
一九九○年加伏里洛夫改頭換面,摘掉墨鏡,刮掉小鬍子,展現熟男魅力,並投入電視節目。這段期間他錄下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第八號鋼琴奏鳴曲》及拉赫曼尼諾夫、史克里亞賓的作品,在歐美人氣急增,不過隨後即退隱十年。
直到二○○一年他返回俄國,在莫斯科音樂院演出,這才復出。二○○九年他在俄國巡演四個月,二○一○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系列音樂會,目前與妻兒定居瑞士。
加伏里洛夫天賦異秉,一手可跨十三度,強音帶有金屬性音響,弱音極具感染力,彈性速度有神經質的傾向。他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協奏曲,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協奏曲,均有極高評價。除了注重情感及戲劇性表現的俄系及浪漫派曲目外,他也錄下巴哈《郭德堡變奏曲》、《法國組曲》展現內斂功力。
加伏里洛夫獨奏會將於十二月七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這是他首度來台,將演奏九首蕭邦夜曲、普羅高菲夫第三號及第八號奏鳴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